iT邦幫忙

0

IDS / IPS / XDR 一次講透:用同一個案例看清定位、代價與選型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本日重點:

1.它們各自看得到什麼、能做什麼。
2.放在哪裡、會帶來哪些副作用。
3.什麼場景先上哪一個。

1.同一個案例,三種角度

情境: 半夜 02:13,有不尋常的境外登入嘗試,隨後出現大量壓縮檔上傳到不明雲端儲存(疑似外洩)。

IDS(入侵偵測系統)看見什麼?做什麼?

部署在旁路(鏡像埠/SPAN),只偵測不阻擋:

  • 看得見:可疑連線型態、已知惡意簽章、協定異常;出站往特定網域/ASN 的異常流量。
  • 會做:發出告警、記錄證據(PCAP/EVE log),給 SOC/管理員處置。

IPS(入侵防禦系統)看見什麼?做什麼?

放在串聯路徑上(inline),在 IDS 的基礎上可即時封鎖:

  • 看得見:同 IDS;
  • 會做:封包丟棄/重設連線/阻擋指令碼,把可疑連線「卡下來」。代價是需小心延遲與誤殺。

XDR(延伸偵測與回應)看見什麼?做什麼?

聚合 端點(EDR)+身分+信箱+雲端 App 的遙測,跨域關聯:

  • 看得見:誰在登入、哪台機器執行了壓縮與上傳程式、寄件箱是否同時被滲透等「事件串」。
  • 會做:自動封鎖帳戶/隔離端點/關閉持續化機制等跨域回應流程。

濃縮:IDS 通知、IPS 阻擋、XDR 串故事+跨域收尾

2.放在哪?副作用是什麼?

類別 典型部署 優點 代價/風險
IDS 旁路(鏡像/分流) 不影響流量、好落地、證據完整 只能告警,需要人或 SOAR 介入。(csrc.nist.gov)
IPS 串聯(inline) 即時阻擋、減少事件面積 延遲與誤殺風險;規則/簽章需持續調教。(csrc.nist.gov)
XDR SaaS/雲控台+端點代理 跨網域關聯、自動化回應 端點代理與隱私/效能考量;需要整合與授權規畫。(Microsoft Learn)

3.簽章、異常、行為:偵測腦袋差在哪?

  • 簽章/特徵(Snort/Suricata 等):用已知攻擊樣式比對;命中快、抗繞需持續更新。
  • 協定/異常:找 HTTP/SSL/DNS 等協定的不合理行為(長度、頻率、欄位結構)。
  • 行為/關聯(XDR):把「可疑登入+壓縮+上傳」串起來視為一個事件,降低單點假陽性。

4.同一情境,三者怎麼分工處理?

  • IDS 先發現:半夜到不尋常雲端網域的大量出站;出示樣本封包與時間線。
  • IPS 就地阻擋:對該目標網域/特徵 inline drop,把漏水先止住。
  • XDR 追到根:關聯到帳號異常登入+壓縮程式啟動+上傳行為,自動停用帳戶/隔離端點,並生成調查時間線。

簡易名詞:

  • IDS:入侵偵測,旁路監看、告警為主。
  • IPS:入侵防禦,串聯阻擋、會丟包/重設連線。
  • XDR:延伸偵測與回應,彙整端點/身分/信箱/雲端遙測,串事件+自動回應。
  • 簽章(Signature):已知攻擊樣式的比對規則(如 Snort/Suricata)。
  • 旁路/鏡像(SPAN):複製一份流量給 IDS,不影響原路徑。
  • inline:設備放在正路上,能即時擋住流量。

小結 + 下集預告

分工想清楚、阻擋有層次,IDS 給你眼睛、IPS 給你煞車、XDR 幫你把故事講完並自動收尾。
下集(D11) 我們把VPN是什麼,有哪三大協議都講透透!

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